
成都土石方爆破施工綠色技術要求
成都土方回填電話:18200229189
1爆破地震的控制
爆破地震對環境的影響可能造成對周圍建(構)筑物的損傷和影響,為人們所關注,是爆破危害控制的主要項目。
1.爆破地震強度預報
我國采用保護對象所在地振動速度作為爆破振動判據的主要指標。按下式計算
(92r V=k、R式中g——最大一段安全起爆藥量(kg);R——爆源到保護物的距離(m);K、a——可按表8-1選取,也可通過類似工程選取或現場試驗確定。
表8-1爆區不同巖性的K、a值與巖性的關系
2.爆破振動安全允許標準
爆破安全規程規定,采用保護對象所在地振動速度和主振頻率。振動安全允許標準表8-2。
表8-2爆破振動安全允許標準
①選取建筑物安全允許振速時,應綜合考慮建筑物的重要性、建筑質量、新舊程度、自振頻率、地基條件等因素。②省級以上(含省級)重點保護古建筑與古跡的安全允許振速,應經專家論證選取,并報相應文物管理部門批準。
③選取隧道、巷道安全允許振速時,應綜合考慮構筑物的重要性、圍巖狀況、斷面大小、爆源方向、地震振動頻率等因素。
④非擋水新澆筑大體積混凝土的安全允許振速,可按本表給出的上限值選取。
3.降低爆破地震效應的措施
(1)采用微差爆破,與齊發爆破相比,平均降振率為50%,微差段數越多,降振效果越好。
(2)采用預裂爆破,起到降振效果,降振率可達30%~50%。
(3)限制一次爆破的最大用藥量。
2爆破空氣沖擊波控制
(1)爆破沖擊波的傳播及危害范圍,受地形因素的影響。因此,在不同地形條件下其安
全距離可適當增減。如峽谷地形爆破,沿溝的縱深方向或溝的出口方向增大50%~100%;山坡一側爆破,山后影響較小,在有利的地形條件可減小30%~70%。
(2)降低爆破沖擊波的主要措施。露天爆破,合理確定爆破參數、選擇微差起爆方式、保證合理的填塞長度和填塞質量等;對建筑物拆除爆破、城鎮淺孔爆破,做好爆破部位的覆蓋防護;井巷掘進爆破,要重視爆破空氣沖擊波的影響。實際工作中,可采用許多措施防護空氣沖擊波,如在爆區附近壘磚墻、砂袋墻,砌石墻等,還可以砌筑中間注滿水的兩道混凝土墻——“夾水墻”。
8.3.3爆破個別飛散物的控制
1.爆破個別飛散物的安全允許距離
爆破個別飛散物主要在高速爆轟氣體作用下,介質碎塊自填塞不良的炮孔及介質裂隙(縫)中加速拋射所造成。爆破安全規程規定:爆破個別飛散物對人員的安全距離不應小于表8-3的規定;對設備或建筑物的安全允許距離,應由設計確定,并報單位總工程師批準。
表8-3爆破個別飛散物對人員的安全允許距離表
①沿山坡爆破時,下坡方向的飛石安全允許距離應增大50%。
施工條件對個別飛散物距離的影響很大。當單耗藥量過高或抵抗線過小,以及藥包位置不當時,容易產生爆破飛散物。若填塞質量不好,或藥包起爆間隔時間過大,造成后排抵抗線大小與方向失控,個別飛散物距離往往大于設計安全距離,甚至出現嚴重的后果。
2.爆破個別飛散物的控制和防護
(1)精心設計,選擇合理的抵抗線W和爆破作用指數n;精心施工,藥室、炮孔位置測量驗收嚴格,是預防飛散物事故的基礎工作。裝藥前,應校核各藥包的抵抗線,如有變化,修正裝藥量。
(2)注意避免藥包位于巖石軟弱夾層或基礎的接打面,以免薄弱面沖出飛散物。慎重對待斷層、軟弱帶張開裂隙、成組發育的節理、覆蓋層等地質構造,采取間隔填塞、避免過量裝藥等措施。
(3)保證填塞質量、填塞長度,填塞物中不能夾雜碎石。采用不偶合裝藥、擠壓爆破和毫秒延時爆破等措施。選擇合理的延遲時間,防止前排爆破后,造成后排最小抵抗線大小與方向失控。
(4)控制爆破施工中,應對爆破體采取覆蓋和對保護對象采取防護措施;覆蓋范圍,應大于炮孔的分布范圍;覆蓋時要注意保護起爆網路,捆扎牢固,防止覆蓋物滑落和拋散,分段起爆時,防止覆蓋物受先爆藥包影響,提前滑落、拋散。
(5)在重點保護物方向及飛散物拋出主要方向上,設立屏障.材料可以用木板、荊笆或鐵絲網,屏障的高度和長度,應能完全擋住飛散碎塊。
4爆破對環境影響的控制
對露天深孔爆破,有害氣體、粉塵、噪聲對環境、人體影響應引起重視,特別是鑿巖粉塵的控制,對近體操作人員影響不可忽視,應用新技術、新設備,堅持濕式鑿巖作業。隧道施工中,實行標準化施工,嚴格按表8-4~表8-6中要求控制有害氣體的含量,防止人員中毒。
表8-4中毒程度與CO濃度的關系表
表8-5中毒程度與NO2濃度的關系
表8-6地下爆破作業點有害氣體允許濃度表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