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外橋梁發展概況
目前各國修建的橋梁大多數是預應力混凝土橋,即使鋼年產量很高的日本,近年來也大力發展預應力混凝土橋。其次在中小跨徑的橋梁中也修建鋼筋混凝土橋。鋼橋的數量不多,大多數是大跨徑橋。
在結構體系方面有簡支、懸臂、連續、剛架、拱、懸索和斜拉橋等幾種形式。
下面列出若干橋例,可以看到世界各國橋梁工程的現狀和發展概況。
英國的恒比爾橋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懸索橋,橋的主跨徑為1410m,橋塔高155m。正在建造的日本明石海峽懸索橋,橋的主跨為1780m。1986年建成的加拿大的安娜雪絲橋是世界上跨徑最大的鋼斜拉橋,主跨徑為465m。1969年建成的德國萊茵河的全焊鋼箱梁橋,最大跨徑為250m。1963年建成的德國弗馬恩海峽橋,是空間結構,為公鐵兩用的鋼拱、梁組合體系橋,跨徑248.8m,拱矢高43m。1976年建成日本大阪府泉北連絡橋,為拱梁組合體系,栓焊鋼箱梁結構,跨徑為175m。美國弗萊蒙特橋,為拱梁組合鋼橋,雙層橋面,主跨為382.6m。美國的新河峽谷橋,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桁肋鋼拱橋,跨度為518.2m。1980年建成的南斯拉夫爾克Ⅱ號橋,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鋼筋混凝土拱橋,拱肋為單箱三室斷面,跨度為390m。1981年建成的瑞士甘特橋,為了與山谷的地形相適應,橋梁設計為剛構和斜拉相結合的預應力混凝土組合體系,主跨174m,邊跨127m,一側在R
=200m的平曲線上,墩高150m。各國在橋梁建筑方面還具有以下特點:
1.橋梁上部結構趨向長大化、輕型化、裝配化、機械化;下部結構趨向大型化、多樣化;斜橋、坡橋和彎橋很多。
2.提倡應用高強輕質混凝土,如日本巖鼻橋,采用100MPa高強混凝土,預應力高強冷拉鋼絲抗拉強度為160MPa~190MPa;粗鋼筋抗拉強度為92MPa~143MPa。為了便于操作,預應力鋼索和錨具用到2.5MN~5MN,鋼索很粗,根數很少。
3.施工機具齊全,起吊能力大,一般是將幾十兆牛的構件一次吊裝就位。例如日本港大橋施工,利用2臺30MN的浮吊和150MN的鐵駁將長186m、重45MN的鋼銜掛梁一次吊裝就位。
4.在大跨徑橋梁施工中,廣泛采用懸臂澆筑法、懸拼法和頂推法施工。
5.下部結構的鉆孔灌注樁施工,采用樁外壁套管,孔底清洗嚴格要求。
6.電算技術在橋梁工程上的應用甚廣,從設計計算、繪圖到施工管理和操作、科學研究的試驗和資料的分析,均借助于電子計算機進行。橋梁設計的計算機程序很多,有各種專用程序,也有綜合程序。中小型橋梁設計,均借助計算機計算和繪圖,在很短時間內即可交付施工。
7.對設計理論研究極為重視,對重要結構的橋梁,大多進行模型試驗,在建成的橋梁上進行實測,與設計數據進行對照。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