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橋梁建筑概況
我國的橋梁建筑,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漢朝時已有梁橋,如西安的潮橋,長約447m。
現存的福建平安橋,長達5km。1240年建造的福建漳州虎渡橋,其石梁長達23.7m,寬
1.7m,高1.9m,重力2000kN以上,該橋一直保存至今。東漢中期開始建造石拱橋,馳名中外的趙州橋,就是我國古代石拱橋的杰出代表。該橋位于河北省趙縣城南汶河上,隋大業初年(公元605年左右)為李春所建,全橋長50.82m,寬9m,凈跨37.02m,上設有四個小拱。在唐朝時就有了鐵鏈吊橋,至今保留下來的古代吊橋有四川瀘定縣的大渡河鐵索橋。
該橋于1706年建成,橋長約100m,寬約2.8m,由13條錨固于兩岸的鐵鏈組成。
我國古代橋梁建筑的歷史是輝煌的。可是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我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由于腐朽的社會制度,橋梁的發展也停滯不前。解放前,我國的交通落后,可供通車的公路里程很少,質量低劣。公路橋梁絕大多數為木橋,年久失修,到解放時,已經破爛不堪。
1949年全國解放后,我國的公路建設事業突飛猛進,橋梁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968年建成了南京長江大橋。這是一座我國自行設計、制造、施工,并使用國產高強鋼材的現代化橋梁。正橋10孔,共長1577m,包括兩端引橋,總長:鐵路6772m,公路4589m。
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標志著我國橋梁建筑在規模上和技術上都達到一個新的水平。拱橋是我國公路大跨徑橋梁的主要橋型之一,在大中橋梁總數中占一半以上。我國石拱橋有著悠久的歷史,至今在盛產石料的地區仍修建了不少的石拱橋。1972年建成的四川九溪溝大橋,跨徑達116m,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拱橋。
雙曲拱橋曾在我國橋梁建筑中風行一時,在短時間內修建數量之多,是其它橋型無法相比的。由于它具有輕型化、裝配化,省工省料,施工工藝易被群眾掌握,而得到迅速推廣。但由于雙曲拱輕巧單薄,承載能力比較低,加上拱肋和拱波結合面之間容易出現裂縫,近年來修建的數量比較少。河南的前河大橋是雙曲拱橋的代表作,跨徑達150m。
箱形拱橋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受力性能比較好,適用于無支架施工,是修建大跨徑拱橋的主要型式之一。1989年修建的四川涪陵烏江大橋,最大跨徑達200m。桁架拱橋和剛架拱橋,重量最輕,是在軟土地基上修建拱橋的好型式。由于這類橋型輕巧美觀,各地也修建了不少,1976年建成的浙江寧海越溪橋,桁架拱的跨徑達75m。
為了節約鋼材,各地還因地制宜地修建了多種類型的拱橋,如兩鉸平板拱橋,微彎板坦肋拱橋,扁殼拱橋等。
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梁式橋在我國獲得很大發展。對中小跨徑的梁橋,廣泛采用低合金鋼建造的鋼筋混凝土空心板橋,最大跨徑達16m。用高強精軋螺紋鋼筋和鋼絞線作預應力筋建造的預應力空心板橋跨徑分別達到25m和32m。同時,進一步發展預應力混凝土T形梁,1988年在浙江飛云江修建的預應力混凝土T形梁橋,最大跨徑達62m。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具有跨越能力大,施工方法靈活,可用預制裝配法、懸臂施工法、逐孔施工法和頂推法進行施工,因此近年來我國公路橋梁廣泛采用這種型式。1990年建成的云南六庫怒江橋,最大跨徑達154m。
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由于結構合理、跨越能力大、用材指標低和外型美觀而迅速發展,其中上海黃浦大橋,最大跨徑達423m。
與此同時,也修建了一些T形剛架橋。1980年在四川重慶修建的三向預應力混凝土T形剛架橋,主跨徑達174m。
全國建成的吊橋有幾十座,其中1969年建成的重慶朝陽大橋為跨徑186m的雙鏈式組合箱梁,1984年建成的西藏達孜橋,跨徑達400m。
近年來,我國還修建了幾座公路鋼橋,如山東北鎮黃河大橋,主跨為4×112m的連續栓焊鋼桁架橋,川西2號橋,跨徑為180m的鋼箱拱橋,川西3號橋,跨徑為180m的鋼桁架拱。
在橋梁基礎方面,已積累了極為可貴的深水基礎工程的施工經驗。修建武漢長江大橋時,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大型管柱基礎,以后這種先進的深水基礎型式得到推廣和發展,管柱直徑從1.55m發展到5.8m,最大埋置深度達47m。在沉井施工方面,采用先進的觸變泥漿套下沉技術,大幅度地減少了基礎的圬工數量,并使下沉速度加快好幾倍。此外,還廣泛采用和推廣灌注樁基礎,與國外的這種類型基礎相比,具有施工機具較少,動力設備簡易,操作方便,易為群眾掌握,且能鉆入很深土層等優點,得到迅速采用和推廣。北鎮黃河大橋的鉆孔樁基礎,其鉆孔深度達107m。鄭州黃河大橋,最大樁徑達2.2m。
推廣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是當前國內橋梁發展的趨勢,它能充分利用材料的高強度,防止混凝土裂縫,減輕結構重力,增大橋梁跨徑。隨著新的施工技術(如懸臂拼裝法、懸臂澆筑法、頂推法)的不斷出現,預應力混凝土正在公路橋梁上得到廣泛的應用。
簡支梁橋的連續橋面,具有橋面平整,減少行車跳動的優點,在高等級公路橋梁建造中得到推廣。
近年來,拱橋轉體施工在深谷大跨徑拱橋施工中得到應用。
應用輕質高強混凝土是目前研究的課題。在國內用減水劑可使混凝土強度達到60號,但如何減輕混凝土的重量研究不多。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交通建設任務將會更加繁重。因此,進一步發揮我國建橋的優良傳統,不斷吸取國外橋梁建筑的先進技術和有益經驗,為加速我國橋梁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