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橋梁拆除施工監控
一、一般規定
(1) 雙曲拱橋拆除施工時應對其進行過程控制,應保證結構在施工過程中的穩定性、變形和內力始終處于安全范圍內。對大跨徑拱橋,應按規范的規定進行施工過程控制;對中、小跨徑拱橋,可采取相對簡便易行的方法進行施工控制。
(2) 拆橋施工單位在拆橋過程中應接受監控單位對工程質量的要求及管理,配合監控單位布置監測儀器,監測準備到位后才能進行拆除施工,在監測斷面的量測設備沒有安裝就位前,不得進行拆除施工。
(3) 雙曲拱橋拆除過程中,應配合施工進度對拱肋、拱圈的撓度和橫向位移、混凝土裂縫、墩臺變位、安裝設施的變形和變位等項目進行觀測。
(4)當采取支架等臨時支撐措施時,還應對支架的變形、位移,及支架基礎的沉陷等進行觀測,如發現超過允許值的變形、變位,應及時采取措施以免造成隱患。
二、 主要內容
1. 裂縫監控
裂縫觀測的重點在主拱肋上的兩個拱腳、L/4、拱頂、L/4共五個截面以及墩身。
2. 幾何(變形)監控
幾何(變形)監控包括拱腳水平位移、控制截面水平豎向變位、關鍵斷面撓度變形等監控。
3. 應力應變監控
即主拱肋和主梁控制斷面應力應變監控。
4. 穩定性監控
橋梁結構的穩定關系到橋梁的安全,它與橋梁的強度有著同等重要的意義。為此,在橋梁拆除前除需要進行穩定性分析外,在拆除過程中還必須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設置橫向限位支架等),確保橋梁拆除過程中不發生失穩。
三、 裂縫觀測
1. 裂縫測量
裂縫測量主要包括測定開裂荷載、位置,描述裂縫的發展和分布以及裂縫的寬度。
2. 測點布置
在裂縫可能出現的跨中、L/4、3L/4及拱腳附近的截面區域內,沿裂縫的垂直方向連續地布置測點。在彎矩最大的受拉區段易產生垂直裂縫,應連續設置測點,一般為拱腳上側。
3. 特殊觀測
在拆除過程中,對難以觀測的裂縫,可在易開裂位置粘貼白紙進行觀測;在關鍵截面處,可在裂縫出現點安裝攝像頭,實時觀測裂縫的發展。當出現肉眼可見的裂縫時,其寬度可用最小刻度為0.01mm及0.05m的讀數放大鏡測量。
4. 及時示警
當裂縫過寬時,應該及時示警,以免發生危險。
四、 主橋應力應變監測
1.監測目的
通過對主橋結構應力應變監測可迅速知道主跨受力狀況,并及時確定主拱肋應力應變是否超限,從而可知主拱肋的安全狀況。
2. 監測儀器
鑒于主拱圈的實際情況,選用高質量的混凝土表面應變片和配套的數據采集儀器,并在拱腳位置粘貼應變片,對混凝土應力場中主應變的大小和方向進行測量。
3. 監測截面
應根據雙曲拱橋受力特點,選擇拱圈的關鍵截面(如最不利受力截面、施工質量差或出現裂縫處、易于觀測的位置)布置應力觀測點,對橋梁半幅進行監測。通常監測截面可選取邊跨及主跨的拱腳、1/4、拱頂等截面布置應力測點。
4. 測點布設
測點不宜過多但應保證觀測質量。撓度觀測點一般布置在橋中軸線位置;截面抗彎應變應設置在界面橫橋向應力可能分布較大位置,沿截面上下緣布設,橫橋向測點一般不少于三處,以控制最大應力分布。特殊情況,可隨現場情況增加測點。
5. 結構分析
(1) 對結構設計主要計算數據進行復核。
(2) 復核結構初始狀態的設計值。
(3)確定各施工理想狀態的內力與位移。 .
(4) 通過比較確定出結構最大內力與位移的相應狀態。
(5) 給出有關的施工建議。
五、幾何線形監控
1. 監控目的
通過對拱腳及控制斷面位移、變形監測可迅速直觀地知道全橋整體受力狀況,為雙曲拱橋安全拆除提供預警。
2. 監控儀器
水準儀、全站儀和機電百分表。
3. 監控截面
拱腳、跨中截面、L/4截面、3L/4截面。
4. 測點布設
測點不宜過多但應保證觀測質量。拱腳位移觀測點位置應結合現場的觀測條件而定,但橫橋向至少要布置兩個觀測點。在跨中截面、L/4截面和3Z/4截面處的觀測點都布置在拱肋底面,每個截面在每片拱肋上布置一個觀測點,且每個截面布置數量至少占拱肋片數的一半以上。
5. 結構分析
通過建模分析,算出各個測點的理論位移及變形,并以此作為拆除預警參考值。將實際觀測值與拆除預警值進行比較分析,分析結果作為拆除安全監控依據。
6.穩定性分析
在橋梁拆除前對雙曲拱橋穩定性進行仿真分析,模擬在拆除工況條件下雙曲拱橋的穩定性特點,在實際拆除過程中,以理論分析為依據,采取相應的防失穩措施。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