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裂縫監測
裂縫測量主要包括測定開裂荷載、位置,描述裂縫的發展和分布以及裂縫的寬度。試驗過程中,要在裂縫可能出現的跨中、L/4、L3/4及拱腳附近的截面附近區域內,沿裂縫的垂直方向連續地布置測點。拆除過程中,一般垂直裂縫產生在彎矩最大的受拉區段,在這一區段要連續設置測點(拱腳上側)。當出現肉眼可見的裂縫時,其寬度可用最小刻度為0.01mm及0.05mm的讀數放大鏡測量。當裂縫過寬時,應該及時示警,以免發生危險。
2.主橋應力應變監測
通過對主橋結構應力應變監測可&速知道主跨受力狀況,并及時監控主拱肋應力應變是否超限,從而可知主拱肋安全狀況。因此,必須進行應力應變跟蹤觀測。
(1)測試儀器
鑒于主拱圈的實際情況,選用高質量的混凝土表面應變片和配套的數據采集儀器,在拱腳位置粘貼應變計,對混凝土應力場中主應變的大小和方向進行測量。
(2)監測截面
根據雙曲拱橋的特點,選擇拱圈的關鍵截面布置應力觀測點,對橋梁半幅進行監測。監測截面選取邊跨及主跨的拱腳、1/4、拱頂等截面布置應力測點。
礦山橋主橋共六個監測截面,布置如圖7-4所示。
圖7-1礦山橋監測截面示意圖
(3)測點布置
表面應變片布置在拱肋'底面,礦山橋中跨主拱圈具體布置如圖7-2所示,邊跨主拱圈具體布置如圖7-3所示。
▲混凝土表面應變片
圖7-2主跨混凝土應變片測點布置示意圖
▲混凝土表面應變片
圖7-3邊跨混凝土應變片測點布置示意圖
3.主橋結構位移監測
拱橋結構的位移監測包括豎直面內的位移監測與水平面內的位移監測兩個部分,由此對結構整體和局部穩定性進行控制,有效地保證施工安全。
監測拆橋過程,各施工工況的主拱圈變形狀態,如有異常情況出現,則及時提出相應警告及處理措施;當關鍵斷面的撓度變形明顯超過計算預測值時,如拱頂截面顯著上升,則需停止施工,檢查施工程序是否正確,采取臨時加載措施使之穩定,同時校核計算模型和計算結果;拱腳位置的水平位移明顯過大,數值超過預警值,則需檢查各跨拆除結構物是否均勻、對稱,如有不對稱情況則立即糾正,同時要密切注意混凝土是否開裂及裂縫狀態;如果出現橫向變位過大,則停止施工,檢查拆除施工是否橫向對稱進行以及臨時支架左右是否對稱布置及受力。
(1)檢測儀器
對于雙曲拱橋的位移監測,應盡可能同時對橋面和拱肋進行監測;拱肋的監測選用機電百分表,橋面利用精密水準儀。
(2)監測截面
測點布置的原則是測量主拱圈L/4截面、拱頂截面的豎向和橫向變位,拱腳截面的測點主要用于測量其水平變位。因此,監測截面選取邊跨及主跨的拱腳、1/4、拱頂等截面布置應力測點。
(3)測點布置
機電百分表的布置主要在拱肋上,具體布置如圖7-4、圖7-5所示,在裸拱的拆除過程中,要加強對拱肋橫向變位的監測,保證拱肋橫向穩定性。
企機電百分表
圖7-4礦山橋主跨機電百分表測點布置示意圖
企機電百分表
圖7-5礦山橋邊跨機電百分表測點布置示意圖
推薦閱讀:
